药膏流变仪主要用于测试药膏、凝胶等半固体制剂的流变学特性(如黏度、触变性、屈服应力等),其使用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,不同型号设备可能存在操作差异,使用前需仔细阅读说明书:
一、使用前准备
设备检查
确认流变仪主机、测量系统(如转子、平板、锥板)无损坏,连接件安装牢固。
检查控温系统(如水浴、Peltier板)是否正常,确保温度控制精度符合测试要求(药膏测试常需模拟体温37℃或室温)。
样品准备
样品需均匀无结块,若有颗粒需过筛处理,避免影响测试结果。
提前将样品放置在测试温度下平衡(如37℃恒温30分钟),减少温度差异带来的误差。
二、测试流程
1.安装测量系统
根据样品特性选择合适的测量模式:
转子模式:适用于高黏度药膏(如凡士林基质药膏),常用转子类型包括S型、C型转子。
平板/锥板模式:适用于中低黏度或流动性较好的凝胶,锥板间距通常设置为50-100μm。
安装后校准测量系统(如转子高度、锥板间距),确保与主机对齐。
2.加载样品
转子模式:将样品倒入测量杯,液面高度需覆盖转子有效测量区域(避免气泡混入)。
平板/锥板模式:取适量样品置于平板中心,缓慢降下锥板/上平板,使样品均匀铺展并充满间隙,刮去多余样品。
3.设置测试参数
根据测试目的选择合适的测试模式:
黏度测试:设定剪切速率(如1-100s⁻¹)或剪切应力,记录黏度随剪切条件的变化。
触变性测试:采用“升-降剪切速率循环”(如0-100-0s⁻¹),观察黏度滞后现象。
屈服应力测试:通过应力扫描确定样品开始流动的临界应力(屈服值)。
设定温度(如37℃),开启控温系统,待样品温度稳定后再开始测试(通常平衡5-10分钟)。
4.启动测试与数据采集
按下“开始”按钮,仪器自动执行预设程序,实时记录黏度、剪切应力、应变等数据。
测试过程中观察曲线稳定性,若数据波动异常,需检查样品均匀性或测量系统是否正确。
5.结束测试与清洁
测试完成后,取下测量系统,用溶剂(如乙醇、水)清洗样品残留,必要时用软布擦拭(避免刮伤转子或锥板表面)。
若长时间不用,需将测量系统干燥存放,防止样品残留腐蚀部件。
三、注意事项
样品代表性:确保测试样品能代表实际产品,取样时需混合均匀,避免局部成分差异。
温度控制:药膏黏度对温度敏感,控温精度需达到±0.1℃(如37℃测试时),否则结果偏差较大。
剪切速率范围:根据样品黏度选择合适的剪切速率,高黏度样品避免使用过高剪切速率(防止仪器过载)。
安全操作:测量高温样品时需佩戴手套,避免接触加热部件;使用腐蚀性样品后需及时清洁,防止设备损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