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
流变仪校准与日常维护的标准化流程
点击次数:101 更新时间:2025-11-18 返回
   流变仪作为材料黏度与流动特性测试的核心设备,其数据准确性直接影响材料研发与质量管控。建立校准与维护的标准化流程,是保障设备精度的关键。以下结合JJF2134-2024《旋转流变仪校准规范》及行业实践,梳理核心操作框架。
 
  一、校准的标准化流程
 
  校准需严格遵循计量规范,核心覆盖环境准备、关键项目测试与结果确认三大环节。
 
  环境与设备准备是基础前提。需满足温度20℃~30℃、相对湿度≤80%的环境条件,供电稳定在(220±22)V、(50±5)Hz,且避开电磁场与振动源。设备需预热60分钟以上,完成空气校正、夹具惯量校准等前置操作,同时备好标准铂电阻温度计(精度0.1℃)与非牛顿流体黏度有证标准物质。
 
  核心校准项目聚焦两大指标。温度校准中,将传感器置于夹具中央,待温度波动≤0.1℃/5min后,每5分钟记录一次数据,连续6次,通过公式计算设定值误差与波动误差。黏度校准需在设定剪切速率下,用多梯度标准物质重复测量3次取均值算示值误差,重复测量6次计算重复性(公式5、6),确保误差符合设备精度等级要求。
 
  结果处置需出具校准证书,明确温度、黏度误差等关键数据,复校间隔建议为1年,可根据使用频率调整。
 

 

  二、日常维护的标准化要点
 
  维护需实现“即时清洁+周期检查+环境管控”的闭环管理。
 
  即时清洁贯穿测试全程。每次测试后立即用四氢呋喃等溶剂清洗夹具与料筒,高黏度残留需热清洗或低黏度树脂冲洗;每月拆卸口模进行10分钟超声清洗,避免沉积物影响精度。接触腐蚀性样品后,需用去离子水冲洗并烘干防腐蚀。
 
  周期性检查聚焦易损部件。每周核查压力传感器零点漂移,每月校验温度传感器(误差≤±0.2℃)、更换老化密封件,每季度校准压力系统(误差≤±0.5%),每半年润滑传动部件并验证黏度精度。发现数据跳变等异常,需优先排查接地干扰与泵管老化。
 
  环境管控是长效保障。设备需配防尘罩与减震垫,存放于湿度≤60%的环境,长期停用需每月通电维护,防止电子元件老化。
 
  三、规范执行的核心意义
 
  标准化流程可将测试误差控制在5%以内,避免因温度波动、部件老化导致的数据偏差。尤其在高分子材料研发中,校准与维护的规范化能实现不同实验室数据的可比性,为质量管控提供可靠依据。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 

化工仪器网

推荐收藏该企业网站